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batvfd.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batvfd.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论坛背景
近年来,上海律师队伍发展迅猛,目前律师人数已经达到1.6万,事务所超过1200多家。但是品牌名所不多,或者说规模大所、专业强所不多,大多数还是中小所。中小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何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服务水准,突破律师发展的瓶颈,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虹口区律师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力量和规模上与本区作为中心城区、文化城区的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匹配,律师事务所主要是中小型所,缺乏品牌名所、规模大所和专业强所,这几年在律师行业发展上区司法局做了不少努力,进行了一些律所的合并和外区律所的引进,但还是感到遇到瓶颈、难有突破。近几年来,虹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律师行业的发展,在积极倡导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同时,也为律师这一社会法律服务中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舞台。去年底以来,曹立强区长多次就律师行业发展作出指示,要求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快本区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进行了广泛的学习调研,确立了今年律师工作会议的主题,即“结合区域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直面挑战,突破瓶颈,积极推进虹口律师业创新发展”。
虹口区目前拥有86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执业3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3家,10人以下的事务所59家,占总量近70%。围绕中小型所的转型发展,探讨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的实现路径,是全市律师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对我区律师业发展的意义尤为明显。虹口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在和市律协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沟通协调下,决定在虹口区举办上海首届中小律所转型发展论坛,与今年虹口区律师年度工作会议一并举行。
4月25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虹口区律师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北外滩律师事务所管理与发展论坛———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举行。沪上知名大所及虹口、普陀、杨浦、宝山等区的精品所掌门人集聚一起,共同谋划中小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发展之路,共享成功经验与体会。论坛由虹口区律工委副主任洪亮主持。
虹口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杨莉到会致辞
虹口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心城区,近年来,虹口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蓝色航运、金色金融、红色商旅文化、绿色低碳和炫色文化创意五色产业体系,这些发展离不开法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律师的支持和辛勤付出。
近几年来,虹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律师行业的发展,在积极倡导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同时,也为律师这一社会法律服务中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舞台。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促进律师事务所的转型发展,围绕北外滩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提供优质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法律服务能力,有效扩大虹口区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和体量,充分发挥律师在经济发展,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更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律师事务所,实现律师法律服务行业的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
市律协会长盛雷鸣作主旨发言
自信、自强、自律———中小律所发展的六字箴言
毋庸置疑,大型律所是一个城市法治进步的标志,带动了一个地区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千万也不能忽视中小所的贡献和发展空间。
聚焦中小律所的发展和管理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观点。
首先,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是律师行业的主力军。
从人数上看,去年上海有1222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执业律师人数超过100名的大型律所仅有10家,占比不到1%。而与此相反,执业律师在3人以下的小微型律师事务所共有306家,占比达到25%,执业律师在4—9人的小型律所有490家,占比超过40%,这是上海目前最庞大的一个律所类型。
从创收上看,全上海去年创收超过3000万的律师事务所仅有54家,占比不到10%。而创收在100万至1000万的律师事务所有674家,占比接近60%。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上海,整个国内的情况基本都是这样,更多的地区中小所的占比比上海还要高出许多。
这几年我随全国律协和上海市律师协会访问团去过一些国家和地区,考察当地的律师行业,我始终发现,中小所是律所的主体,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固然会产生大型律师事务所,但中小所依旧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这是由它所承载的价值决定的。
中小所适应了多层次的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这是其立足之本。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不仅仅是超大型的国际控股集团和上市公司,我们还有更多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社区法律和自然人的业务,在这个多层次、复杂化的市场里面,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只要有明确的定位、专业的分工和相对稳定的客户源,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此外,中小所是行业保持活力和充分竞争的源泉。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律师事务所确实需要一定的集中度,展现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但另外一方面,行业也应是一个实现良性、充分竞争的行业。尤其是在法律服务市场的上升发展期,如果出现了若干家大型事务所对多个业务领域的垄断,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不利,对整个行业发展总体上来说也是不利的。因为固化的市场地位不利于法律服务行业实现业务创新和质量创新,也不利于青年律师培养。
与此同时,中小所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目前大型律师事务所将其主要的客户都定位在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或者特大型公司,专业范围也主要着眼于金融投资兼并等商业领域,较少关注与社会治理紧密联系的刑事、民事等传统业务。但在这些方面,中小所参与得显然更为积极、广泛和深入。在社会矛盾的化解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为律师行业赢得尊重和信任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这一点上,虹口律师有非常好的经验。
其次,中小所应当顺应市场,找到合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诚然,上海律师要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应当有一批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能够参与国际性高度发展法律服务的大型律师事务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尊重市场规律,根据自己的实力、人才储备和业务方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固步自封是不对的,盲目扩张同样不可取。
专业化、品牌化是对所有律师事务所的基本要求,包括对中小所。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更是中小律师事务所赖以生存的根本。规模化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一个可能的发展选项,但是规模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叠加,行业需要的是高质的规模化,比如合理的律师薪酬体系、培养体系,业务质量的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比如真正的分工协作体制和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这些,才能真正实现规模竞争。规模化并不难,但要实现高质规模化绝非一时,这需要整合过程中,参与各方不断的磨合。
第三,中小所应当充分重视管理。
律师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横跨行业内外及世界各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律所尤其是中小所将会举步维艰。
上海律师特点鲜明,诚信执业、谨慎执业、规范执业,但缺乏长远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投入,这样的特点必将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必要的管理成本投入是必须的。在这方面,很多大型律所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但是大部分的律所还没有意识到。一些律所甚至没有行政主管,也不会使用律协的会员系统,就连公章管理都非常混乱,这些都非常影响上海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
中小所加强自身基础管理,不仅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客户看到的是一个管理困难的律所,那么何谈信任与认同?
近年来,如何真正监督指导大量的中小型律所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一直是我们市律协的重要课题。九届律协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2012年首次发布了律师事务所管理指导手册,希望能够推动中小所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各方面对于这个管理手册的反馈都不错,协会也正在组织专门的团队对这个手册进行最新的修改。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小律所的发展,离不开六个字:自信、自强、自律,所谓自信就是要坚信自己仍然有市场机会,自强就是要不断地巩固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专业特长,自律就是要通过良好的管理形成和维护自身的品牌。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到非常不容易。同样作为一名律师,我非常希望上海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能够在转型发展当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价值,为上海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宾发言:围绕主题,共同谋划
与会嘉宾分别从如何实现律所的专业化、如何构建律所的品牌、律所是否都要走规模化之路、律所的特色之路、中小所的转型和发展之路等不同视角展开论题。
朱黎庭(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合并是专业所走规模化的有效路径。
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主任朱黎庭律师与大家共享了他们事务所两次合并的经验体会及具体的操作模式。他的体会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专业所的生存固然没有问题,但专业所普遍规模较小,优势业务服务领域单一,法律服务覆盖面小,抗风险能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为大型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机会少。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想要吸引更优质的人才,想要更具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律所必须有一定规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通过合并可以很快实现优势互补、业务互补,从而可以提高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事务所合并后的稳定发展关键是“人和”和“包容大气”。合伙人的思想、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统一,但在一些核心制度上要达成共识,达到相对的趋同和相对的统一这是前提。另一方面就是要包容大气,如果能够包容的话,就可以把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做得更好。事务所合伙人积极倡导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提携、相互包容的事务所文化。
林东品(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如何利用高校资源打造律师事务所专业化的品牌。
博和所主任林东品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利用高校资源打造事务所专业化品牌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探讨了律所专业化建设是否需要学术支撑的问题。博和所主要以刑事法律服务为主,其拥有丰富的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这些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林东品认为,任何一个律师团队利用高校资源,与高校资源整合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有层次、有知识结构支撑的强大的专职律师队伍,否则,这些所谓的高校资源就很难转化为律所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跟律所在专业和实践层面上相互联动、相互影响,这是双赢的事。目前专业化已经成为律所发展的一个大势所趋,全科医生式的律师在市场上无竞争优势,而且律所的服务也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把一个案件办好办实,除了法律上的依据之外还需要法理上的一些探讨和支撑。
陆胤(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所品牌化,实现“小而美”。
蓝白所从2007年成立至今,只做劳动业务。蓝白所主任陆胤与大家分享了他们从2007年成立到实现律所品牌化的发展历程。陆胤认为,一个律所的发展,品牌定位很重要,团队更重要。品牌包括个人品牌、团队品牌、律所品牌、联盟品牌和行业品牌,这么多的品牌中没有最佳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合适的。律所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团队的稳定和坚持决定了律所能够走多远,走多快,选择合适的人合伙是团队发展运行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赵平(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以反倾销和反补贴为例,律师如何开拓国际贸易法律业务。
赵平律师谈到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坚持。第一,建好一个团队,第二,修炼好外语水平,第三,保持吃苦耐劳的决心与毅力。上海正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的四个中心,这给律师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的专业、规模和水平做上去,这是需要我们来把握的。赵平建议全体上海律师,除了低头做事情之外还需要抬头看路,要看清楚将来的发展趋势在哪里,将来的法律市场在哪里,现在该如何去切入。要抓住那些大力发展的业务领域,做好相应的准备。
吕琰(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如何度过事务所合并后的排异期。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是由3家律所和一支团队合并而成,如今4年过去了,这家律所早已度过了合并后的排异期,进入迅猛发展期。事务所合伙人吕琰跟大家分享了律所合并后如何增强事务所凝聚力,实现2+2大于4的效果。事务所合并后以党建促新所融合,党建和业务同时发展相互促进,把党建作为事务所整合各项工作的杠杆,加强了事务所整体凝聚力。4年来的实践证明,融孚所的党建工作不仅凝聚了队伍,更实现了融孚所工作和业务的全面提升。
薛国财(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顺应形势,合并做强,推动律所跨越式发展。
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主任薛国财跟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合并之路及心得体会。在虹口区政府,虹口区司法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与上海精诚海众律师事务所顺利合并,期间还有其他所的骨干力量加入。目前,众华所已是虹口区的第一大所。薛国财表示,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律师事务所顺应市场需求并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必要的。事务所可以借鉴企业发展经验,转换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以及营销和售后服务。事务所的规范化、团队化、专业化、市场化都将是律所发展之路。希望能够通过合并,做大事务所这一平台,吸纳更多更强的优秀人才聚集,提高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将事务所做强做大。
乔文骏(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律所建设与律师成长。
乔文骏追溯了中伦上海分所2001年设立之初的场景,回顾了自己初任兼职律师四处碰壁的往事,分享了中伦所公开透明内部管理的秘密。乔文骏认为,一个律所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你的战略定位,其次取决于你的专业人才。一名律师要使自己更好更快成长,不仅要有一个理想,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善于学习不断进取,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未来的中国律师业,一定会有中国大所走向世界。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80%仍然还将是中小所。大所可能是一面旗帜,但土壤在中小所。
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作大会总结
律师事务所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是全市律师发展的总体目标。专业化是搭建律师品牌的根本,律师事务所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事务所的品牌化是通过规模,通过专业体现的。规范化问题对于所有的律所来讲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大型所还是中小型所都需要规范运作,需要有一套规章制度,需要公开、民主运作。王协表示,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律所和律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大型律所,还是中小律所,各有特色和优势。法治信仰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给律师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上海律师继续深化转型,为共同实现上海律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