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自贸区首个青年律师志愿者多语种咨询窗口
来源:《青年报》A13版
日期:2014-02-26
作者:青年报记者
阅读:4,213次
眼光,决定何时出发;格局,决定可以走多远。
上海自贸区将法律服务业列为重点突破发展的内容之一,牵动了很多律师的
心,而离自贸区最近的浦东律师更是跃跃欲试。近日,在自贸区召开的“团建联建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将成立“自贸试验区团建联建联席会议”,并在联席会议下设金融、法律等专业委员会,以团建为载体,以服务为导向,共同为创建自贸区提供专业保障和支持。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主席、浦东律师团委书记、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律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谈到,自贸区对律师业来说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浦东青年律师正在积极与自贸区对接,筹建首个青年律师法律咨询志愿者窗口,从而让更多的青年律师积累服务国际企业的经验,律师业的发展又迎来一个黄金十年。
志愿者律师拟提供自贸区多语种服务
2013年9月17日,位于陆家嘴世纪大道融孚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里热闹不已,几十名年轻律师齐聚一堂,他们不仅熟读法律,而且通晓一种或几种外语。这本是上海市律师协会对外交流部为了做好外事接待,委托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招募一批精通外语的“特种兵”。第
一批招募的27名青年律师来自各个律所,已经具有初步的涉外法律服务经验,涉及英、法、德、日、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但在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主席、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看来,他觉得这批人才的作用远不止在外事接待中“展示形象”,他希望将这支
部队拉到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上海自贸区。
笔者:双语律师如何在自贸区发挥作用?
吕琰:虽然现在对自贸区的律师法律服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认为青年律师现在必须要尽快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律师青年联合会早已计划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合作成立专门的咨询窗口,让青年律师有机会去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我们正准备向自贸区管委会提议,在自贸区内专门成立一个咨询窗口,一方面为各个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为青年律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通过咨询可以让青年律师不仅服务公益,而且能使自己获得锻炼。目前,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也一直与陆家嘴社区有合作,每周都安排青年律师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
笔者:自贸区的律师咨询与普通咨询有何不同?
吕琰:跟国际企业打交道,要按照国际规则,律师咨询也不是简单的咨询,而是要符合国际化的咨询。我作为上海沪港青年律师交流培训项目的参与者,到香港贸易发展局参加过的一次公益咨询让人印象深刻。那次咨询并非当场为企业代表提供咨询,而是提前两周已由贸发局整理好咨询问题发给律师,而律师去咨询时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并事先与企业预约好时间,因此咨询的效率非常高。虽然只是一次律师的公益服务,但可以做到如此细致专业,
这一点让我感悟良多。国际化的律师和律所管理,以及他们的社会服务方式,对国内律师来讲,还有很长一段需要追寻的距离。
中国律师需拓展国际舞台
上海迪士尼项目,虽然中国律师也参与其中,但关键部分仍然由外籍律师承担。因为,迪士尼公司要求参与项目的律师需要具备曾经参加过迪士尼项目这一条件。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中国律师在国际案例的参与度上非常匮乏。
笔者:您认为中国律师与国际化律师相比,差距在哪里?
吕琰:中国律师业还未能实现国际化。与外籍律师相比,中国律师就业务能力来说,其实也有不乏一流人才,但最缺乏的就是国际案例和国际间的合作的经验。从律所品牌来讲,国际化律所已经形成的传统、细致、稳定的服务方式,是我们一直所欠缺的。我们一直讲“可持续发展”,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可复制发展”,打个比方,你到了一些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立刻可以感受到一种尊重与认同,而且全球各个地方的服务水准和风格都很统一,这就是服务方式的不同。这是国际企业在选择律所时非常看重的一点。面对如此窘境,我认为一方面要改变律师业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则要树立起中国律所的品牌。服务方式的改变需要专业的培训,而品牌的树立则是一个更加长期的系统工程。
笔者:有没有更快的方式弥补这些差距?
吕琰:此次自贸区的成立无疑是给整个律师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案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国际间的合作则能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律师行业的品牌。虽然中外合资所的建设还在商榷中,但现在与香港律所合营实现强强联合,可谓双赢。我认为应该增强国际律所与
国内律所之间的互动,以此来增加国内律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浦东律师青年联合会也在研究拟吸收在浦东就业的青年外籍律师、公司法务人员为会员,让更多青年律师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外籍律师的情况。虽然国内律所能够聘任外籍律师,但是这只能提升某
个律所的品牌,还不能提升国内律师行业的品牌。而整个律师行业品牌的提升则需要国内外渠道的宣传、国际知名案例的积累和国际间合作来完成。
黄金十年,青年律师正在路上
现在,上海有15000多名律师,1000多家律所,去年年创收75亿元。尽管境外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的总数仅相当于上海本地律师事务所总量的12%-13%,代表机构的代表和
雇员人数仅相当于上海本地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10%,但其总体业务收入却相当于上海
本地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收入的35%。这说明了上海律师业的发展差距,但也表明了上海律师业的发展潜力。过去十年很多律师完成了个人和团队的跨越式发展,今天,机会越多,竞争也越多。
笔者:如何历史地来看待自贸区的律师发展机会?
吕琰:我认为,以十八大召开和自贸区成立为标志,2013年至2023年这十年将成为律师业的黄金十年。一方面是中央政策对企业的帮助,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越是繁荣,律师的市场就越是广阔;另一方面是自贸区成立背后政府所尝试的政府管理模式改变。
自贸区的成立是政府逐步放开审批权的标志,在金融、证券等与行政许可密切相关的领域,
律师不再扮演为企业获得审批的角色,而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评价与规则设定。一切按
照法治程序来进行,法律服务需求自然也就多了,律师业的未来可谓一路坦途。青年律师要
抓住这10年,融入历史,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