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毛丽君12月9日报道:以“法律服务国际化”为主题的第八届陆家嘴法治论坛昨天(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什么是法律服务国际化?上海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上海律师国际化建设?论坛上,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俞卫锋:国际化,光会说外语是不够的!
“国际化,是不是说会外语,能够为境外客户服务,或者为中国客户在海外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就是国际呢?”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对于国际化而言,不仅仅是用外语从事工作,而是要求律师有国际化意识、国际化能力。
根据司法部的统计,能够用外语工作,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提供法律服务的中国律师,全国不超过3000人。虽然俞卫锋觉得这个数字可能存在误差,但这样一个数字,恰恰说明了,中国律师在整个国际法律舞台上声音是比较小的。
在俞卫锋看来,律师的高学历比例逐年提高,律师在外语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了基础,但在国际化的意识、格局以及国际化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上海市律师协会一方面聘请外资律师事务所以及外籍专家律师,与上海律师交流座谈;另一方面,推出青年律师培养计划,定期的选送上海年轻律师到海外培养。他透露,2017年,一个跟美国及英国法学院针对上海律师的长期培训计划正在洽谈中。
龚柏华:“5M”促进上海律师服务国际化建设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国力提升,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从欧美市场到发展中国家,这对律师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化。“堂堂正正走出去,规规矩矩走进去,稳稳妥妥走上去。”这是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副院长龚柏华的愿景。为此,龚柏华提出“5M”理念。
“第一个M是map,就是地图,看地图练你的视力,眼光非常重要。”龚柏华说,对律所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很好的路线图。第二个M是market,法律服务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不能主观想象,一定要跟市场。第三个M是money,不谈钱是不可能,扩张是需要成本的,扩张的同时做到夯实。“有一笔钱千千万万不能省,就是对年轻律师的培养计划,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四个M是manpower,解释为人力,人才有各式各样的,有法律专业技术的,还有管理的、语言型人才。最后一个“M”是management,管理。“人员精心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龚柏华说。
原文链接:http://sh.eastday.com/m/20161209/u1ai10144450_K28160.html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