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batvfd.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batvfd.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上海诺可律师事务所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卫生法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巾帼律师志愿团成员,上海市律师协会医药健康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嘉定妇联法律志愿者、上海市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骨干援助律师。被评为上海市第六届优秀女律师、嘉定区2012-2016年度优秀律师。
在许多人印象当中,律师似乎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女性从事律师职业,必定是妆容精致,于法庭上慷慨激昂。但作为一名女律师,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并不只有表面上的鲜亮,所谓庭上十分钟、庭下十年功,每一个案子的背后都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心和极为繁重的功课做支撑。从业十余年,一路走来,我既经历了风雨的艰辛,也有风雨之后初见彩虹的喜悦。
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医务工作者向法律工作者的转变。2006年之前我曾是一位身披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在2003年SARS疫情中不顾个人安危,于防疫第一线长时间连续奋战,与死神从容起舞。在市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社会医疗科工作期间,我专业处理涉艾滋病病人医疗纠纷,几乎天天与艾滋病病人接触,在病魔面前练就了一副坚毅身躯、钢铁意志。
医生与律师两个职业的交汇点在于极度的理性。不论是分析病理还是查明案情,都要求我们要在难题面前保留着极为清醒的头脑与清晰的思路。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法律人也以救人于危难为使命。而于我,能够先后从事这两份职业,将前半生奉献给医务事业,将后半生奉献给法律事业,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机缘注定我与法律有个约会。早在1998年4月我就自考了南京大学的法学专业,并且在2001年获得了本科学历。当我窥见法学殿堂华丽的一角,就再也止不住反复求索的热情。2002年9月我又进一步在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并于2005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医疗工作中形成的对医疗纠纷的解决能力,也为我走上法学之路、解决法律纠纷、尤其是医疗纠纷奠定了基础。
都说律师行业起步难,对于我这样一名半路出家转行的新手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在转行前,我的薪水尚可观,而从事律师执业后,薪资的落差确实使我一度质疑自己的选择,家母甚至认为我已处在失业状态。有幸的是,法学不但教给我理性,更教会我坚持。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精神上却十分充实、愉悦,能够利用所学帮助到当事人,为他们解决问题、带来正义,是我最大的快乐。每每得到当事人、法官甚或是同行的认可,我便不胜欣喜。
厚积而薄发,学医学法的双重经历带给我的执业优势终于开始显现。面对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案件,我常能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为整个看似已成定局的案情带来转机。
曾经,有一名肿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死亡,家属在悲痛中找到了我。对于这样的案件,多数律师可能会婉拒。如果对此案仅作表面分析,该病患系肿瘤手术后的并发症死亡,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的不属于医疗事故,这便否决了胜诉的可能性。然而家属痛苦的神情与追寻公平正义的渴望,一次又一次叩问着我的职业精神。几番考虑之后,我决定伸出援手。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跑到上海图书馆查阅医学资料,或者寻找专家进行论证,查找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经过不懈的论证与研究,我最终发现了有利于病患家属索赔的关键依据,随后我在医学鉴定会上发表的陈述词也得到了肿瘤医院主任的认可,做出的鉴定结论亦比较公允,为病患家属争取到了正当权益。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其中的孰是孰非需要具备医学与法学技能的专业人员来判。于我而言,作为律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寻找其中的合法、违法、合理、不合理之处,客观地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使其能够较为理性地维权,缓解医患矛盾。
在医疗纠纷案件之外,我对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也加以钻研。每遇疑难复杂的问题都会刨根问底,一遍又一遍地查阅卷宗资料和相关法律规定。在2014年的“416如皋爆炸案”中,我担任其中一个被告人的辩护人,从事实而言,该被告人的情节非常轻微,于是我一遍一遍地翻阅卷宗,查找法律、论文,从各个犯罪要件入手,提出罪轻、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和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处该被告人缓刑。
从事律师执业的十余年来,我经历了从律师到合伙人再到律所主任的变化: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我在上海康昕律师事务所执业;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市君康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一职;2014年9月起我创办了自己的律所——上海诺可律师事务所,并担任该所主任职务。自从执业以来,在诉讼方面,我参与过的诉前调解、一审、二审、再审案件达数百例;在非诉方面,我也担任着很多上市公司、执法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单位的法律顾问。
尽管在执业生涯中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我并没有满足其中而停止学习,一名优秀的律师永远都要保持一颗热爱学习与时俱进的心态。我们每天都面对不同的案件,接触新的领域,新的知识点,这样督促着我必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学科背景已经使我在执业过程中颇为受益,让我更加充分认识到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一名全能型律师的必要条件。于是2015年起我又攻读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EMBA学位,并于2016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游学结业。在攻读EMBA期间,有幸获得交大老师的倾情相授,对于经济、管理知识经历较为系统地学习。同时,还结识了各行各业的同学,包括企业家、高管、医生、同行等等。通过一次次的小组讨论、课下交流,对于彼此的领域及所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有更为深入地了解。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作为律师的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条文的变化,还要时刻了解背后的法理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相关的政策导向。况且律师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也十分广泛,每天面对各种领域的、迥然不同的纠纷,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仅是刚踏入这一行的青年律师所要掌握的,也是经验丰富的成熟律师所需具备的。
从卫校走进律师楼,是党组织一手培养造就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是我时刻牢记的。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律师,我通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服务于群众。2010年我成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有法大家帮》节目的值班律师,通过网络在线或者热线电话的方式为需要帮助的民众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感到十分欣慰;2012年我参加了第二期DMD专项基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DMD患者提供法律服务。康德曾说道:“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原则。”作为上海市巾帼志愿者、嘉定妇联法律志愿者、虹口法律援助律师,我积极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希望通过自身的专业、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公民权益的保障、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律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可以通过与司法人员的良性互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公正。对于律师这一职业,他人常投以敬慕的目光,但作为一名旁观者谁又会知道律师背后的艰辛。尤其是女律师,常常担负着职业、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如何内外兼顾,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首先,选择成为一名律师必须是出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律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当事人的、家人的、司法机关的甚至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只有出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处于对公平正义的信仰,才能激励着自己在遇到各种困难、困惑时砥砺前行。其次,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深入钻研某一领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律师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涵盖囊括了几乎全部社会关系,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行行精通,因而须择一自己兴趣所在或者是有特长的领域,悉心深入研究、学习。既可以弥补精力的有限性,也是对当事人负责,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再次,律师应是有温度的法律人。诉讼具有对抗性,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剑拔弩张、矛盾激化。作为律师,应当秉持“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性”,在讲事实、摆证据的同时,从人性、人文关怀的角度,选择最优的解决方式,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又能够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