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batvfd.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batvfd.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相信学习法律的,都对这个法律原则不会陌生,那就是“主客观相统一”。在研究了很多案例后,发现其实很多法律问题都是从这个原则中演化出来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后来走上律师这条路,从一个律所新人到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一个个复杂的项目或案件,成长的路上我收获满满。从事律师工作后,我常常想起这个法律原则:如果说规律总是相通的,那么律师路上的主客观相统一是什么?我认为应该就是态度和能力的相辅相成。主观是态度,客观是能力,做事情的结果就是态度和能力的综合作用。
如果更加细致地辨析这两者,我们可以发现,主观的态度和客观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它们或互为促进,或互为阻碍,以某个相对固定的阶段为切片,往往是态度决定工作能力的下限,能力决定工作表现的上限。受到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能力往往是有一定极限的。所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能是态度。有一句话说得好: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那么,做一名律师,需要些什么样的态度呢?我对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努力奋进 爱岗敬业
回顾自己十四年的执业生涯,我们的工作状态始终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记得签约上海中心大厦酒店的谈判项目时,离预定的签署日只剩下一个晚上,仍有很多重大事项没能达成一致,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晨6点,我们一刻都没有休息,边谈边修改合同条款,终于顺利完成了合同签约工作。但第二天刚好又有开庭任务,顾不上合眼,灌下两杯浓咖啡,洗了一把冷水脸,又马上开始开庭的准备工作。
这些经历,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到辛苦,但其实当时并不觉得有多苦。为什么?因为对项目负责、对案件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律师职业负责、对自己的专业负责的心超过了一切。当我们有一颗敬业勤业的心,苦也不觉得苦了,反而会有一种充实感和成就感。
执业这些年,碰到类似的情况不计其数,但我始终相信,只有下功夫,才能有收获。也正是靠着这种肯吃苦、肯下功夫的工作态度,才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倾心倾力为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虹桥开发区、上海中环线工程、外滩地区综合改造、青草沙上海市民饮用水原水工程、黄浦江越江工程等20余项国家级以及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持续提供敬业勤勉和稳定优质的法律服务。
努力很重要 方法更重要
我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直接从事律师工作,而是先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近10年,而立之年才转行开始了我的逐梦之路。从企业的骨干突然转身成了律所新人,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茫然以及业务技能的匮乏,使得我有点不知所措。怎么接手案件、怎么跟进项目、怎么和客户沟通、怎么管理时间、怎么升级迭代……这些问题,并没有既定的答案,也不可能伸手等别人给答案,只能靠我们自己去自学、去摸索。我从最最基础的归档工作做起,通过归档,我逐步了解了整个办案的过程,以及当事人和裁判者的思路。之后,我自己经常模拟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提出自己的代理思路,再去和案件中的代理思路、审理思路比对,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这个方式,我很快进入了角色,能够从律师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主观努力很重要,但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式更重要。
注意积累 时时进步
据我观察,律师行业里能力比较强的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像是开着雷达一样,特别留意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前沿趋势,琢磨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对更好更优的方式方法非常敏感。
律师是为广阔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碰到新类型法律服务事项可以说是一种常态。可以说,执业过程中每天都是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包罗万象,动态发展,没有一本百科全书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律师路上,我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尽可能地吸收来自工作中的新知识。
多点正能量 化解危机
律师这个职业,很容易接触很多负能量。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人,虽不能说他们不负责,但就是容易流露负面情绪。这样,既容易影响他人,也容易打败自己。
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正面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客户来请律师,就是要律师帮助他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们不要只是盯着负能量的事情上,不要让小事侵蚀正面情绪,更不要有“无能为力”的无助感,而是要相信自己可以去改变境遇。有这点志气,才能有去行动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有韧性。律师是处理风险的,但我们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不能什么都朝悲观的方向想,不能一上来就想:有什么困难?缺哪些条件?失败了怎么办?这样也有问题,那样也有风险该如何是好?碰到问题,始终要问:有什么解决方案?可以创造什么条件?最坏情况下,可以收获什么?
最后,我们要有“要做就要做好”的劲头。有了这股劲头,才能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将愿望落实为行动;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在我参与社会公益的工作中,也只是单纯地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投入行动,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积极参加义务咨询、信访接待、普法讲座、爱心助学、法律援助等工作,还获得了司法部“全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成绩突出律师”等光荣称号。
自我驱动 不断成长
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永远不能指望以相同的自己,来换取不一样的未来。成长,正是我最为深刻的执业感受。工作再辛苦再有挑战,都比不上一次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对于内心的冲击,以及由此获得的成长体验。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庭失利的情形,不敢面对。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最后,终于通过二审挽回了败局。这不是简单的抗压或者抗挫折,更重要的是,能够自我驱动,从而在逆境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正是靠着这种自我驱动的状态,推动着我以或许微不足道的速度成长,由量变达到质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
除了业务上的自我驱动,理论研究就更加要靠自我的鞭策和驱动了。执业期间,我发表了论文,参与了两部著作的创作,同时还接受各政府机关的委托,就多个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机构依法行政和政策出台提供专业建议与理论支持。这些理论研究,并不能直接体现为经济收益和业务增长,但正是在这些点滴中,我不断投入、不断琢磨,慢慢地提高自己。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一样,我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充分感受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原则在律师这个职业中的体现。我会继续秉承这样的原则,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力量,不惧未来,奋力前行!
邹红黎
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现任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仲裁员,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破产管理人组长等职。
曾荣获全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成绩突出律师,上海市第六届优秀女律师,市律协“服务世博先进个人”,青浦区律师行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