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研究 >> 专业委员会 >> 会展与旅游专业委员会 >> 专业论文

浅析会展业法律体系及合规要点

    日期:2018-10-22     作者:钱晔文(上海市律师协会会展与旅游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及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会展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行业权威报告采集到的2017年全国4022个办展信息显示,总计办展面积(估值)已达13470万平方米,我国已跻身会展大国之列。

会展业以及会展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由此也产生了大量复杂的法律关系,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会展法》,有关于会展业务开展的规定和要求散见于国际条约、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政策中。本文以上海会展业为研究模板,就会展业的现有法律体系及合规要点做简单梳理及分析。

    一、定义和范围

“会展”是一个舶来词汇,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对其进行界定,从广义上通常可以被理解为“会议与展览”的合称,从狭义上则一般专指“展览会”。

根据上海市的相关规定,组织举办“会议”类活动的主管部门是市旅游局,“展览”类活动也根据其内容不同而“各家抱各娃”——科技类展览会由市科委主管,教育类展览会归口市教委,经贸类展览会则由市商务委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而在实务操作上,目前科技类和教育类展览会已不需要市科委、市教委审批。

鉴于经贸类展览会系最为常见的展览类型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故本文对相关法律体系及合规要点之归纳梳理均围绕经贸类展览会展开。为免歧义,后文均直接以“展览会”或“展会”为指称。

结合《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2015)》(以下称为《展览业管理办法》)之规定,将本文中展会的定义、范围明确如下:

1. 由主办方以招展方式在固定的场馆及预定时期内举办,通过物品、技术或者服务的展示,进行信息交流,促进科技、贸易发展的商业性活动;

2. 举办地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

3. 主办方为境内的企业及/或其他组织,参展方包括境内、外企业及/或组织;

4. 非营利性的展示活动或以现场销售为主的展销活动不在此列。

    二、主体与主线

展会的举办、运营过程中存在许多参与主体,而各参与主体之间又产生了不同的法律关系,例如主办方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主办方与场馆方之间的场馆租赁关系、主办方与承办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主办方与参展方之间的招展合同关系等,不一而足,其中多数法律关系会产生交叉,这个交叉点即为“主办方”。毋庸置疑,“主办方”处于展会的核心地位,因此本文特以“主办方”作为切入点,以展会的筹办、报备、运营为主线,并结合其他与展会相关的行为及/或活动,就会展业法律体系及合规要点展开论述。

    三、现有法律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会展法》,有关于会展业务开展的规定和要求散见于国际条约、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政策(以下统称“法律规范”)中,上述法律规范大致可分为国际条约、通用法律规范以及会展专项法律规范三大类。

1. 国际条约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范畴,因此受到GATS的约束。我国作为WTO成员国之一,主办方在举办展会时应注意我国承诺遵守的GATS有关义务。此外,我国还加入(或签署)了一系列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这些国际条约也对展会的筹办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确立的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独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不仅为国际展览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保障,也一定程度推动了国内会展业立法。

2. 通用法律规范

展会作为商业性活动,因其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存在营利性、公开性、参与主体多等共性特征,需考虑并实现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公平竞争、安全环保等目的,故诸如《民法总则》、《合同法》、《公司法》、《广告法》、《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暂时进出境货物管理办法(2017)》;《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2010)》、《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通用法律规范都是规制展会各类法律关系的依据。

3. 会展专项法律规范

有别于通用法律规范,会展专项法律规范多以政策、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行业规范的形式出现,这与展会的专业性、属地性的个性非常吻合,当然也凸显了高位阶会展专项法律规范较少的现状。会展专项法律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⑴ 国务院及部委层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9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8〕外经贸政发第325号)、《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

⑵ 地方或行业层面:《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2015修正)》(以下简称为《展览业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决定》(沪府发〔2016100号)、《上海市展览业行为公约》(以下称为《展览业行为公约》)、《上海市展览业自律公约》(以下称为《展览业自律公约》)等。

    四、法律合规要点

结合笔者参与会展业法律服务之相关经验,根据前文确定之主体与主线,笔者初步归纳了下述12个会展业的法律合规要点。囿于篇幅,每个合规要点只能够蜻蜓点水,择其重点简述之:

1. 项目备案

2015年之前,对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根据展会性质、规模实施分级审批管理,审批机关为国务院、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省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原举办地外经贸主管部门)。

2016年,国务院取消了地方负责的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办展项目审批事项(国发〔20169号)。而在2014年,上海市政府则已经取消了对国际展览项目审查事项,商务委亦取消前三后三的档期保护规定,并且上海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供本市会展企业填写展览会备案信息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展会信息。

⑶ 由商务部负责的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办展项目审批条件和程序保持不变,地方进行预审和转报。国务院部门所属单位及机构、中央企业、全国性行业协会、境外(指外国和台港澳地区)机构,其他举办冠名中国中华全国等类似字样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以及举办展期超过6个月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均属商务部审批范围。

2. 办展资质

200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20035号)决定取消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主办和承办单位的资格审批。

⑵ 目前,本市的主办方可依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展览主(承)办机构资质标准》自愿向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申报资质等级评定,获得资质的展览企业可以在媒体宣传及业务活动中以文字标明其资质情况;未经申报评定的企业(机构)在对外宣传中不得冒充符合资质等级。

3. 展会名称

⑴ 根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重申和明确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外经贸贸发〔20016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办展项目审批指南》规定,申请举办冠名中国中华全国等类似字样的国际展览项目由商务部审批。

⑵ 展会名称一经发布,主办方一般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主办方应当立即告知参展方,若涉及审批的,还需办理相应变更手续。

⑶ 除上述规定外,对展会名称尚无针对性的规定。通常展会名称是由展会届数+举办地点(区域范围)+展会主题+展览会等要素构成,由于展会名称本身具有品牌价值的属性,但在实践中又普遍缺乏独特性和识别性,因此频繁出现展会名称类似相近的情况,参展方和社会公众容易产生误认或混淆,对此可通过《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范进行保护。

4. 信息公示

⑴ 《展览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发布者(展览企业或其授权主体)应发布客观、真实的招展信息,对参加同一个展览会的参展者应当发布一致的信息,信息内容应当覆盖展览名称、展览主题、展览范围等;若信息发布时尚未签订场馆租赁协议或未获有关行政批文的应在招展信息中进行显著标识。

⑵ 违规发布招展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其限期予以更正并可据不同违规行为对其处以1-3万元以下罚款。

⑶ 《展览业行为公约》、《展览业自律公约》也对招展信息发布的具体要求提供了指导意见。

5. 治安许可

⑴ 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安全管理办法》(沪府令29号)的规定,公安机关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实行安全许可制度,本市展会主办方应当向公安治安管理部门申领《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

⑵ 负责筹备、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并申请安全许可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对活动的安全负责,并在举办日的前20日根据预计参加人数规模向公安机关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对经安全许可的展会,承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或规模,否则将受到行政处罚;若因承办者违反规定致使发生重大事故、治安案件等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 广告宣传

⑴ 主办方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符合《广告法》的要求,所发布的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且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

⑵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应符合《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2010)》(沪府令第56号)的明确规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就会展场所周边市容、秩序管理,针对各类宣传品的张贴悬挂和发放规范提出了工作要求,并明确违规行为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沪绿容〔2012303号)。

⑶ 主办方应在招展合同中就参展方广告宣传事宜、违约责任进行明确约定,同时将该等约定通过管理守则等合同附件形式予以细化,并做好管理守则的发放、签收工作。

7. 消防安全

⑴ 《展览业管理办法》规定主办方应当向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申报并领取检查后的《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未经消防检查,擅自办展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承担法律责任。

⑵ 展览会场馆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第3部分:展览场馆>的通知》(DB31540.3-2013,现已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展览建筑及布展设计防火规程》(沪建标定〔201622号)均对展会消防安全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8. 噪音管理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规定,主办单位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应当注意噪音管理,若违反有关规定,公安机关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省级以上政府授权)有权进行行政处罚。

⑵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规范>的通知》(沪环保防〔2013151号)、《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沪府令94号)对前述规定进行了细化。同时,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沪绿容〔2012303号文件中也就展会周边噪音管理提出相应要求。

⑶ 主办方可在招展合同中对噪音标准、噪音管理及其违约责任进行约定,并对通过管理守则进行细化;展会举办期间,主办方可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并按照招展合同、管理守则规定对相关参展方采取措施。

9. 知识产权保护

⑴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展览会专利保护实施细则》、《展览业管理办法》等会展专项法律规范均涉及主办方制定展会现场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规则、在展会现场设置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接待机构等举措,意在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⑵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83日发布《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国知发管字〔201821号) 将大型展会作为重点领域,探索通过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信息共享、展品报备机制、智能检测平台反溯侵权假冒线索等方式强化会展知识产权保护。

⑶ 对于展会现场知识产权纠纷,主办方应做好事前防范,在招展合同中对参展方知识产权保护及不侵权承诺进行明确约定;事中处理时可借助展会举办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公证机关、调解机构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或对涉嫌侵权产品进行证据保全,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进行解决。

10. 海关监管

⑴ 根据海关总署于2017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暂时进出境货物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233号令)的规定,在展览会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货物属于暂时出入境货物。该办法第三章专门针对暂时出入境展览品的监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境内展览会的办展人(主办方)在货物进境前需向当地海关报告,并且提交展览品清单和展览会证明材料,办理有关手续。

⑵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做好取消部分展览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后相关衔接工作的通知》,自201671日起上海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登录的会展信息将与上海海关共享,作为展品通关管理的依据。

⑶ 根据《国际展会入境展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流程(试行)》上海部分地区展会的入境展品之检验检疫,须先由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及代理报检单位在入境展品报检工作展开前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入境展品备案申请。

11. 入境签证

⑴ 《出境入境管理法(2012)》、《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2013)》均就外籍人士参加境内举办的展览会应申办的来华签证种类作出明确规定。

⑵ 在办理来华签证时或需《邀请函》(《邀请确认函》),上海市商务委、外事办就主办方申办前述函件事宜亦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有关操作说明。此外,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江浙沪、京津冀地区实施部分国家人员144小时内过境免签政策,允许部分国家人员在指定范围内暂时免签停留。

12. 隐私保护

⑴ 在全球网络数据保护意识崛起以及我国推进互联网+”双线会展模式发展的综合背景之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也将成为未来会展法律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欧盟于2016年发布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2018525日已生效),不仅对欧盟境内的企业有管制作用,甚至可能对所有采集与欧盟人员相关信息的境外企业也发生影响。

⑵ 我国相继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网络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亦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逐步加深。另据笔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是管理部门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在加强,公民自身的隐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为保障展会合法、合规、有序筹办运营,主办方必须对此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展会的举办、运营过程中,除上述初步归纳的合规要点外,还会涉及到场馆租赁、展台搭建、物流运输、展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但因涉及《合同法》范畴内的合同意思自治,且情况千变万化,就不在此一一赘述。鉴于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本文所归纳分析之会展业法律体系和合规要点难免会有错漏之处,但抛砖引玉,求教于律界同行及会展业专业人士,希望予以批评指正,以期不断丰富完善。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