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batvfd.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师协会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batvfd.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一名涉外律师的成长之路
2005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执业之初,基于自己的英语兴趣,我将业务方向确定为涉外律师。
为开阔视野、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2009年,我为自己初见起色的事业按下暂停键,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修国际商法,201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LL.M)。
在新加坡,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案例法,还开展了比较法方面的研究,其间参与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许顺光编写的《公司法主要问题——中英法律比较研究》的编译校对工作。这段经历深化了我对中西之间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的认知,使我看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立体、多元。
长期以来,涉外律师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国律师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司法部、全国律协制定了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青年律师代表,我参加了2016年由全国律协资助的第四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班,到英国学习了一个多月。不仅如此,我当年还随“一带一路”东欧考察团先后访问波兰、捷克、奥地利等国,并到纽约参加跨境并购专题培训;每到一地,我都会去拜访当地的律所。2017年,作为15名入选者之一,我开始接受全国律协为期三年的资助,参与国际律师联盟(UIA)的相关活动。
这些经历,不仅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还壮大了我的国际朋友圈。
2018年,司法部公布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名单,我名列其中。对于自己能够入选中国涉外律师“国家队”,我既心怀感激,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发自内心地希望能为中国的涉外法律服务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目前,我有一支10个人的专业团队,不少成员都有留洋背景,分别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律所工作过,具备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知识。留洋背景加之多年实战中的用心经营,我的团队在这些年里逐步搭建起了一个辐射面很广的境外律师资源网络。
在新加坡留学期间,我不仅与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拥有一定执业经验的外国律师;而且在留学项目接近尾声时,我还代表律所与土耳其、哥伦比亚在内的多国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与多家新加坡知名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网络和资源为我后来回国开展涉外业务夯实了基础。
这些年,我的团队与这些国际同行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业务交流。得益于此,在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时,我们不仅能为客户在当地找到与其需求最匹配的律所,还能使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收费更为实惠。
因为了解当地律所的情况,所以我比较能做到“只找对的,不找贵的”,我们可以为客户承担起律师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当中国企业因为担心敏感信息被泄露,对于直接聘请国外律师有顾虑时,我们也能很好地充当起桥梁的作用。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国际社会对涉足敏感行业的中国企业加大了审查力度。为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要在产品和经营上下足功夫,还必须练好“防身术”,包括做好国际贸易合规。
术业有专攻。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越发需要专业律师的保驾护航。我已经做好准备,也期待在助力中国“走出去”战略落地的进程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质量是法律服务的生命
作为业内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律师,我深耕涉外法律服务多年,和团队承办了不少精品案例,我们的专业表现也获得了众多当事人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而这与我们工作的细致是分不开的。
初入职场时,我曾因深陷琐碎的事务工作而短暂感到过疲惫和迷茫。当时的带教老师对我说:“小事关系案件成败,耐心和细致是每个律师的基本素质。”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渐渐地,重视细节的工作习惯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里。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我经常会因为合同审核的一些细节问题主动上门与客户沟通。我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给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社会形势或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时,我们也会及时提醒客户做好防备。
为确保法律服务质量,我和团队还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比如合同审核,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门别类地制定了相应的合同审核指引。每周定期的午餐交流也是为了集思广益,使工作“越辩越明”。
深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都是律师提供高质量服务所必需的。总的来说,我们是以实务带动学习,以学习推动实务。
深耕做强涉外业务
我国律师在各类国际立法、司法、仲裁等组织中处于领导层、发挥领袖作用的不多,多数与我国相关的仲裁案件也都流失到了中国境外解决。要想在国际上塑造、展示中国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形象,首先中国的涉外律师群体要敢于发声。
如今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新趋势,即行业细分化。比如,涉外知识产权业务进一步细分为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业务、化工行业的知识产权业务……如果我们能够顺势而为,就有望从中找到提升中国涉外律师国际竞争力的机遇。
最近这几年,我陆续成为国内有色金属大宗商品行业数家龙头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这几家企业均有国企(央企)背景,在境外设有子公司,有大量涉及境外法适用的法律事务需要处理。我的业务重心开始向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法律服务细分领域聚焦。这种精准的专业定位,使我在这一业务细分领域的优势日渐凸显。
水滴石穿,在于专注和锲而不舍。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大宗商品这一细分领域内深耕。而对于中国涉外律师的短板,我们也需要客观认识自己,努力弥补不足。
路途虽远,行必能至
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我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更多地主动参与并努力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1年12月19日,由上海欧美同学会主办,旨在为青年海归学者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打造人生舞台,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2021上海海归青年创新创意创业高峰会议”在沪召开。作为6位青年海归菁英之一,我应邀在会上发言。
进博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国际盛会,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全球贸易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重要举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解答大家的法律问题,法律服务也被“送进”了进博会。作为进博会法律服务志愿团成员,我已连续四年“上会”,为中外参展商提供法律咨询、应急处理及争议解决等深层次的法律服务。
有幸参与这类有意义的活动,对我而言是很好的经历,因此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愿意参加。我带领的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服务团一直以来也都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并得到了一些荣誉,比如荣获2021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穿越岁月沧桑,道路在脚下延伸;历经风雨考验,命运在手中掌握。为了一览法治中国的无限风光,我愿意做一个心怀期待、勠力作为的“追梦人”。
沈静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虹口区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委员、上海市侨联青年联合会理事。荣获 2012年“虹口区十佳青年律师”、2013—2014年度“侨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民革上海市委2013—2014年度“三八红旗手”、2018年“政协上海市虹口区委员会优秀委员”、2021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第七届上海市优秀女律师。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