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介绍 >>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匡扶正义 忠诚为民 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日期:2002-07-15    阅读:4,715次

    六月中旬的一天,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她二十多岁的养子来到上海市律师协会。他们手捧两面锦旗,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在市律协和律师帮助下得以伸张正义、讨回公道的经历,表达他们对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陈和华律师、罗顿律师事务所徐颖浩、倪晓华律师以及缪林凤副会长的感激之情。

    这是一起历时三年多的收养纠纷民事诉讼案:二十多年前,当冯威廉呱呱坠地以后,就被生身父母遗弃。1982年,香港人李雅云、蒋志发夫妇在上海市公证处通过涉外公证,将18个月的小威廉收为养子。谁知道,当冯威廉办好赴港手续在香港与养父母共同生活了5个月后,十多年未生育的李雅云夫妇竟然生了个女儿,对威廉的嫌弃也就日益加剧,动辄打骂,甚至将孩子的门牙都打落。1983年,小威廉的养父将他送回上海,要求岳父母代养,而二老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就对小女儿说:"都是亲姐妹,你就帮你姐姐带带这可怜的孩子吧。"从此,李政云夫妇就揽上了代养威廉的重担,而远在香港的李雅云夫妇除了不断的许诺"支付养子的抚养费和以后的结婚费用"以及"给有心脏病的妹妹养老"以外,就此"金蝉脱壳"。随着1998年父母的相继去世,李雅云立即"变脸",打电话给李政云说:"父母已经死了,以后大家自己管自己,有什么事通过法律来解决。"在姐妹俩激烈的争吵中,年已18岁的威廉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辛酸身世,看到了收养公证书,为屡遭遗弃的悲惨命运深感悲哀。

    1999年5月,冯威廉愤然以一纸诉状将养父母蒋志发、李雅云告上了法庭,要求确认原、被告之间的收养关系,追讨十多年来的抚养费用。按理说,这是一起非常简单的收养纠纷民事案。然而,一审法院在近一年后的判决中竟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而且对某些事实认定错误;某中院的二审判决也维持原判。冯威廉常常捧着判决书沉思不语,那上海市公证局出具的"收养公证书"不是具有法律效力吗?怎么成了一张废纸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已被折腾得身心疲惫的李政云更是柔肠寸断:自己含辛茹苦十几年抚养威廉成人,竟是白白为姐姐尽义务,还得不到好报!小威廉作为李雅云夫妇养子的合法权益何以如此轻易地被剥夺,使尚不能自立的他又一次沦为社会的弃儿,难道法律竟是儿戏?!难道拥有千万资产且在沪苏等地有投资项目的李雅云夫妇竟有通天之能,可以藐视法律并将小小老百姓踩在脚下?!她茶饭不思,夜不安席,跑法院,找媒体,到处奔走呼号,甚至采取过激行动,到公共场所打出横幅标语大声疾呼,渲泄她的不平和愤懑。

    2001年2月,在浦东新区政府为冯威廉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情况下,冯威廉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再审申请书"。李政云忐忑不安地找到了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陈和华律师。她原想,堂堂大学教授会为我这小小的民事官

    司仗义执言吗?谁知陈律师听了她的陈述和看了判决书后,立即挺身而起,慨然承诺担当冯威廉的代理人,并告诉李政云:律师应仗人间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法律尊严是律师的天职。市督解办根据李政云的要求,确定陈和华律师以及担任该案一审代理人的罗顿律师事务所徐颖浩、倪晓华律师为冯威廉提供法律援助。在一年多时间里,陈和华等三律师四处奔走,访问李政云工作单位、民政局等部门以及邻居,调查取证,核实证据。在此期间,陈和华律师常常在下班后或深更半夜接到焦躁不安的李政云打来的电话,他一直耐心地做李政云的思想工作,从法律角度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解释,劝慰她相信法律,平息情绪,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还要继续对冯威廉尽养育和教育的义务,对社会尽责任。

    是非曲直终有道 , 一案牵动万民心。《民主与法制时报》、《生活周刊》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披露了这个案件。市督解办 要求市律协进行协调 , 组织专家、律师以及民政局、公证处 等部门人员 , 在缪林凤副会长主持下对该案进行了研讨 , 支持当事人和代理人的再审要求。缪林凤副会长给承办律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法律意见。在某中院重组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再审的法庭上 , 陈和华律师在他那篇精彩的代理词中 , 以大量的证人证言和证据以及严谨的法律依据 , 说明了申请人冯威廉与案外人李政云夫妇只是一般的代养关系 , 而非事实收养关系 ; 所谓的事实收养不能推翻合法的公证收养。他义正词严地表示 : 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将会越来越好 , 司法将会越来越公正 , 本案将会在严格的 "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 律为准绳 " 的原则基础上得到公正处理 , 以还申请人一个公道 , 还法律一个尊严 , 还社会一个公正。经过律师的艰苦工作和多方协调 , 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 某中院于 2002 年 5月下达民事调解书 : 李雅云夫妇与冯威廉至上海市公证处解 除公证收养关系 , 并一次性给付冯威廉人民币 15 万元为解决双方未解除公证收养关系而造成的后遗症。政府有关部门对冯威廉的住房、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当历时三年多的这起收养纠纷案终于圆满地划上句号的 时候 , 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法院法官和社会人士都深有感 触 : 小小民事案 , 事关老百姓 ; 不公正的裁决 , 冤假错案 ,往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律师的作用很重要!李政云和冯威廉感动得哭了,李政云说:"外面传言律师只知道要钱,不是那么回事!律师们不厌其烦地为我释疑解惑,千辛万苦地为我们四处奔波,勤劝解,不挑讼,拒绝请吃,车马费不收,真心实意地为当事人服务,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我们总算讨了个公道,法律是公正无私的!"

    当事人冯威廉送给陈和华、徐颖浩、倪晓华律师的锦旗上写着"匡扶正义,不计得失"八个金色大字,是对律师的最高评价和褒奖。多年来,上海广大律师以伸张正义、维护法纪为己任,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为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配合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从2000年1月这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由300余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志愿团参与接待群众来访,为各级政府领导提供法律意见,妥善处理了大量群体性上访案件。律师参与19个区县政府领导的每周四的信访接待已形成制度。直属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志愿团成员每周一、三、五轮流参加市委、市政府的信访办公室的信访接待,每年平均接待来访市民3000多批7000人次左右。二是积极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仅去年一年,全市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66件,提供义务法律咨询39204人次。他们不仅不收代理费,许多律师还要贴出交通费,查询费等费用。三是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律师参与"东方法治"网的"名律师坐堂"栏目、东方广播电台的《东方大律师》节目,与网民及听众进行坦诚交流,为公众释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四是积极参与司法局"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咨询接待工作;深入监狱为罪犯这一特殊人群提供义务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街道社区法律咨询活动;许多律师事务所与所在社区签定共建精神文明协议,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等活动。在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区街道里弄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活跃着上海律师忙碌的身影。

    有位律师曾慷慨赋诗:"叱诧风云法庭上,人间有爱法无情,苦口婆心两者间,和风细雨润无声。"展现了作为社会法律工作者的律师匡扶正义、忠诚为民的情怀,抒发了广大上海律师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心声。



来源:上海市律师协会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


Baidu
map